本報大慶(黑龍江)4月6日電 記者張沖 2013年1月,黑龍江省大慶市司法局率先在黑龍江省成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一起起醫患糾紛在醫調委的“說和”下得到依法、規範解決,最大程度避免了醫患衝突及惡性事件的發生。截至今年3月,醫調委共受理各類醫療糾紛109起,成功調解87起,累計調解金額974萬元,調解協議全部履行,成為第三方介入的專業“說和”人。
  高新區醫調委是大慶“試水”的第一站。“高新區醫調委成立之初,不但怕案源少,更擔心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懷疑醫調委就是醫院找來的‘托兒’。”時任高新區司法局局長孫艷霞對《法制日報》記者說。2013年2月,患者陳某在大慶市一家醫院做完眼部手術後認為手術失敗,到醫院投訴,醫方與實施手術的專家對患者進行會診,會診認為手術無任何問題。隨後,陳某在兩所三級甲等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與術前檢查沒有任何改變,氣憤的陳某找到醫方,要求支付2.5萬元經濟賠償,但醫方未就賠償問題給出答覆。醫調委得知此事後主動介入,但與患方溝通時,工作人員明顯感覺到陳某對醫調委持懷疑態度。經過調解員情理並用、釋法說理,用法律依據分別指出各自的過錯及責任,最終醫方同意支付2萬元賠償金。當陳某拿到賠償金時慚愧地說:“原來醫調委不是‘托兒’啊!”
  2013年5月,大慶市委、市政府下發《關於加強全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此後,大慶市五區、四縣司法局也相繼成立醫調委,並快速進入“角色”。
  大慶市司法局局長劉勇告訴記者,在每一起醫患案件中收穫的不僅僅是調解成功,更多的是通過總結調處過程中的經驗,讓醫方吸取教訓避免類似事件重演,從根源上預防醫患糾紛的發生。與此同時,調解的過程本身也是一次普法教育的過程,通過調解可以讓醫患雙方都受益。
  在大慶市醫調委辦公室的牆上掛滿了錦旗,其中很多面錦旗來自同一起案件,醫方送一面、患方送一面。如今,醫調委已逐漸贏得患方和醫院雙方的信任,社會影響持續擴大。
  (原標題:大慶醫調委和解一案收雙份錦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t07btpv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